字級
- 大
- 中
- 小
 圖說:佛光山紐約道場8月29日舉行每周日例行共修,特別安排「話說師父」分享會,邀約法師、佛光人雲端分享與大師的因緣故事。 人間社記者紐約道場截圖提供攝
圖說:佛光山紐約道場8月29日舉行每周日例行共修,特別安排「話說師父」分享會,邀約法師、佛光人雲端分享與大師的因緣故事。 人間社記者紐約道場截圖提供攝 圖說:農曆7月22日為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95歲華誕,佛光山紐約道場8月29日舉行每周日例行共修,特別安排「話說師父」分享會。 人間社記者紐約道場截圖提供攝
圖說:農曆7月22日為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95歲華誕,佛光山紐約道場8月29日舉行每周日例行共修,特別安排「話說師父」分享會。 人間社記者紐約道場截圖提供攝紐約道場「話說師父」 分享與星雲大師的因緣
2021-09-02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農曆7月22日為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95歲華誕,佛光山紐約道場8月29日舉行每周日例行共修,特別安排「話說師父」分享會,邀約法師、佛光人雲端分享與大師的因緣故事,並由國際佛光會紐約協會副會長陳澄慧擔任主持人。
佛光山紐約道場監院有望法師分享,因母親的引導,他的學佛因緣甚早,而真正開始學佛是在稍長後讀到星雲大師著作《化緣錄》;後來至美國深造,德州香雲寺是他第一個歸屬的家,並在2007年參加佛光山西來寺短期出家後,更確定自己人生應該要有一個轉彎,這樣的想法獲得母親及家人的支持。2008年,有望法師正式剃度出家,當他第一次見到大師時,覺得「坐在身邊的師父,讓我感覺有如一座山,很有攝受力」,十多年來在心情上與大師是相連的,獲得很多的教誨,人生也走上最正確的方向。
新州佛光山監寺覺懺法師分享,1993年與「覺」字輩的4位法師奉派至紐約道場,「星雲大師一輩子以其身教言行,不管對出家弟子或在家信眾總不忘信守承諾,使我認為在佛光山如同選對名門望族出家,是人生最美好的一件事」,遵守跟隨大師學習,也影響他一生的信念。
佛光山波士頓三佛中心監寺妙璽法師感謝大師說的3個字「走出去」所給予的因緣,讓他有機會接觸正信佛教,進而成為佛光山出家弟子;以被派至西澳道場服務為例,「走出去」弘法效果,讓他深感只要走出去就能更加廣結善緣,從澳洲到美國,親見這些寺院都是大師不斷走出去而成就的。「在集體創作、非佛不作的理念下,一直走到今天,四海都有佛光人,相信只要 肯走出去,佛教就有希望,有未來 」。
紐約協會會長王如茵分享,因接送女兒參加中文學校、童軍團,而與佛光山結一輩子的法緣。她從閱讀《星雲日記》認識大師,雖無親身接觸過大師,但看到大師著作及各地建寺院,還有在大師的弟子身上,皆可感受大師走過海外弘法的艱難腳步,以及不捨眾生的宏願。
紐約協會督導王喬榮分享,與大師的因緣來自一通電話,為佛學講座架設音響,那是他第一次聽大師開示。當時才完工的大雄寶殿舉行皈依典禮,全場滿座,王喬榮認為,大師潛移默化講說,大家生起歡喜心,「能聽聞佛法的正法,何其有幸,而加入佛光會如同搭上佛光列車在正確方向前進」。
 
紐澤西協會會長童振邦說,1980年曾帶觀光客參訪佛光山,當時感覺法師很勤勞和善,後來在報章雜誌上讀到永芸法師、永固法師的文章,開始對佛光山非常嚮往,於是進一步接觸新州佛光山及佛光會。他說,有機會擔任協會長,對於大師倡議的「文化、教育、慈善、修持」四大宗旨很有共鳴,「以身為佛光人感到自豪,跟隨大師腳步弘揚佛教,透過不斷參與、承擔所累積的福報,才可終身受用。」
波士頓協會會長黃國樑指出,初來美國之時,有因緣踏入聖地牙哥西方寺,感受到道場的祥和、友善,當時除了參加共修外,也有機會在滴水坊及流通處當義工,一切都讓他感到歡喜。後來,也參加家庭普照、寺院參訪,漸漸有了家的感覺,於是加入佛光青年團,從慢慢接觸、參與,到認識更多善知識,不知不覺中,離鄉背井的寂寞已拋諸腦後。
紐約道場住持永固法師表示,大家彷彿都有同樣感受,譬如大師像一座山也像大海,大師的心量之寬廣是沒有邊際,大師的心思細膩如父親般不斷叮嚀。永固法師分享第一次調派到紐約道場,當時道場極少對外互動,因此希望大家要走出去,把人帶進來,且大師曾說:「要爭氣,不要生氣」,所以更要努力讓社會認識佛光會,一定要跟他們成為朋友。法師說,每個人的結緣實在很奇妙,引用大師話說「奇妙啊!奇妙,我把你們像草子一樣播撒出去,沒想到這些年來,你們竟然遍地開花」,那種師徒惺惺相惜的感覺,令人感動。
曾是小留學生的陳澄慧,受到紐約道場法師的照顧,當時16、17歲的她感受到「道場就是一個家」。提及大師在她的生命中影響很大,如同永固法師一樣,獲得提攜與教導;並分享大師曾說:「生於憂患、長於困難、一生喜悅」,從大師身教與言教,看到人間佛教與佛光山安頓人心的力量,身為海外信眾不僅因而感受到大師的關懷,更了解到佛法的正法傳承,「發揚就是大家最重要的使命」。
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佛光山紐約道場監院有望法師分享,因母親的引導,他的學佛因緣甚早,而真正開始學佛是在稍長後讀到星雲大師著作《化緣錄》;後來至美國深造,德州香雲寺是他第一個歸屬的家,並在2007年參加佛光山西來寺短期出家後,更確定自己人生應該要有一個轉彎,這樣的想法獲得母親及家人的支持。2008年,有望法師正式剃度出家,當他第一次見到大師時,覺得「坐在身邊的師父,讓我感覺有如一座山,很有攝受力」,十多年來在心情上與大師是相連的,獲得很多的教誨,人生也走上最正確的方向。
新州佛光山監寺覺懺法師分享,1993年與「覺」字輩的4位法師奉派至紐約道場,「星雲大師一輩子以其身教言行,不管對出家弟子或在家信眾總不忘信守承諾,使我認為在佛光山如同選對名門望族出家,是人生最美好的一件事」,遵守跟隨大師學習,也影響他一生的信念。
佛光山波士頓三佛中心監寺妙璽法師感謝大師說的3個字「走出去」所給予的因緣,讓他有機會接觸正信佛教,進而成為佛光山出家弟子;以被派至西澳道場服務為例,「走出去」弘法效果,讓他深感只要走出去就能更加廣結善緣,從澳洲到美國,親見這些寺院都是大師不斷走出去而成就的。「在集體創作、非佛不作的理念下,一直走到今天,四海都有佛光人,相信只要 肯走出去,佛教就有希望,有未來 」。
紐約協會會長王如茵分享,因接送女兒參加中文學校、童軍團,而與佛光山結一輩子的法緣。她從閱讀《星雲日記》認識大師,雖無親身接觸過大師,但看到大師著作及各地建寺院,還有在大師的弟子身上,皆可感受大師走過海外弘法的艱難腳步,以及不捨眾生的宏願。
紐約協會督導王喬榮分享,與大師的因緣來自一通電話,為佛學講座架設音響,那是他第一次聽大師開示。當時才完工的大雄寶殿舉行皈依典禮,全場滿座,王喬榮認為,大師潛移默化講說,大家生起歡喜心,「能聽聞佛法的正法,何其有幸,而加入佛光會如同搭上佛光列車在正確方向前進」。
紐澤西協會會長童振邦說,1980年曾帶觀光客參訪佛光山,當時感覺法師很勤勞和善,後來在報章雜誌上讀到永芸法師、永固法師的文章,開始對佛光山非常嚮往,於是進一步接觸新州佛光山及佛光會。他說,有機會擔任協會長,對於大師倡議的「文化、教育、慈善、修持」四大宗旨很有共鳴,「以身為佛光人感到自豪,跟隨大師腳步弘揚佛教,透過不斷參與、承擔所累積的福報,才可終身受用。」
波士頓協會會長黃國樑指出,初來美國之時,有因緣踏入聖地牙哥西方寺,感受到道場的祥和、友善,當時除了參加共修外,也有機會在滴水坊及流通處當義工,一切都讓他感到歡喜。後來,也參加家庭普照、寺院參訪,漸漸有了家的感覺,於是加入佛光青年團,從慢慢接觸、參與,到認識更多善知識,不知不覺中,離鄉背井的寂寞已拋諸腦後。
紐約道場住持永固法師表示,大家彷彿都有同樣感受,譬如大師像一座山也像大海,大師的心量之寬廣是沒有邊際,大師的心思細膩如父親般不斷叮嚀。永固法師分享第一次調派到紐約道場,當時道場極少對外互動,因此希望大家要走出去,把人帶進來,且大師曾說:「要爭氣,不要生氣」,所以更要努力讓社會認識佛光會,一定要跟他們成為朋友。法師說,每個人的結緣實在很奇妙,引用大師話說「奇妙啊!奇妙,我把你們像草子一樣播撒出去,沒想到這些年來,你們竟然遍地開花」,那種師徒惺惺相惜的感覺,令人感動。
曾是小留學生的陳澄慧,受到紐約道場法師的照顧,當時16、17歲的她感受到「道場就是一個家」。提及大師在她的生命中影響很大,如同永固法師一樣,獲得提攜與教導;並分享大師曾說:「生於憂患、長於困難、一生喜悅」,從大師身教與言教,看到人間佛教與佛光山安頓人心的力量,身為海外信眾不僅因而感受到大師的關懷,更了解到佛法的正法傳承,「發揚就是大家最重要的使命」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最新消息
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- 西來寺融入社區親子夜 三好理念樂中學2025-10-31
- 大明社區大學公民素養周 情緒教育學習說出心聲不傷人2025-10-31
- 全國圖書書目資訊網 南華大學獲金心獎肯定2025-10-31
- 普賢寺「線琇造藝」楊琇文個展 文心妙造見禪機2025-10-31
- 金剛寺雲筑苑 徐林知行米畫特展開幕2025-10-31
- 指南里首場幸福生活講座 預防失智享受優質人生2025-10-31
- 生活與信仰共融 正信是人生的導航軌道2025-10-31
- VegRun全球復蔬公益路跑 運動蔬食愛地球2025-10-31
- 丹佛三所學校Fall Feast秋季嘉年華 佛光山應邀共襄盛舉2025-10-31
- 紐約佛光人訪島上生態藝術展 倡議藝術教育2025-10-31
                    相
                    關
                    消
                    息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
  
 






